医院动态 |
医院动态心血管的“小眼睛”来了——有了它,心脏冠脉内部情况清晰可见
“这个就是心血管内的‘小眼睛’”,心内科执行主任毛庆拿起一根细细长长的管线递到大家面前,“这个小探头,分辨率可达10微米,是血管内超声分辨率的10倍,把这个放在心血管内就相当于放了一只‘小眼睛’进去,血管内的情况清清楚楚”,毛主任兴奋地向大家介绍心内科的“新帮手”——心血管OCT。 心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检查,简称OCT,它是当前分辨率最高的血管腔内影像学技术,成像速度快,可以探查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又被称为“光学活检”,就像直接把眼睛放进血管里看一样。 11月20日,心内科在我院首次为患者开展OCT检查技术。患者是64岁的吕大爷,2013年诊断为“冠心病”,在右冠状动脉植入了一枚支架,2017、2019年因胸痛反复发作,多次行介入治疗。此次因胸痛再发数天,再次住院。 为了进一步精准判断血管内支架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心内科核心团队成员经过充分讨论和评估后,决定对该患者进行OCT检查。此次检查,使用的是国产最新一代“心血管OCT系统”,作为江苏省第二家使用该设备的医院,心内科术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演练。 手术当天,在厂家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小眼睛”被一点一点推进了吕大爷的冠脉血管内,血管内的实时影像立即反馈到电子屏幕中,OCT结果提示,原有支架贴壁良好,但血管内皮化不全。心内科团队为患者制定了更加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决定延长该患者双联抗血小板的时长。 “小眼睛”有多厉害呢? 心内科主任戴启明告诉我们,该款国产心血管OCT依靠其强大的分辨率,与传统血管内超声IVUS(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相比,优势明显: 1.图像清晰,操作者(医生、技师)识图更容易、更精准,尤其对血管内膜增生与炎症、夹层、支架贴壁、血栓、薄纤维帽脂质核斑块等情况的判断优势明显。 2.准确判断病变血管的性质、最小管腔面积、病变长度,从而选择正确的支架、药球的长度和直径,最大程度减少地理丢失和贴壁不良情况。 OCT技术的首次运用,标志着我院心内科团队介入技术日臻完善,诊断及治疗水平再次迈上新台阶,为本地区冠心病患者实现精准化治疗提供了技术保障。
上一篇:【安全生产】区人民医院开展护理队伍核酸检测标本采集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