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党建工作 教学科研 医院文化 护理园地 健康教育 采购中心 人力资源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

埋藏式体内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拯救心脏性猝死的“神器”
作者:史文奇 时间:2020-12-02 浏览次数:
史文奇2020-12-022040次

近日,我院心内科团队为一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成功进行了埋藏式体内自动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ision Defibrillator, ICD)植入术。

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胸闷、气促4年,加重半月”入院。患者4年来活动后反复感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半月来病情加重,入我院进行治疗。

24小时动态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室性二联律、室性二联律、多源性室早,短阵室速。

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前后径52mm,左室前后径68mm,射血分数(EF)29%,心脏扩大,主动脉关闭不全(中-重度),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该患者心脏明显扩大,心脏收缩功能受限,心脏猝死风险较高。心内科手术团队充分评估后,决定为该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降低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史文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详细沟通,在取得家属同意后,于11月6日为患者行ICD植入术,一个半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5日即康复出院。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证据表明,ICD植入是目前减少SCD的最确切有效的方法,也是是预防SCD的唯一有效方法。

ICD全称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具有起搏和抗心动过速,低能量心脏转复和高能量除颤等功能,能在几秒钟内识别病人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并自动放电除颤,迅速终止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室性心律失常终止后,如果患者的窦性心律不能恢复或心率过慢,ICD则可通过抗心动过缓启动起搏功能维持心率,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大大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的发生率。

ICD植入术主要应用于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如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各种严重心肌病变的病人与先天离子通道疾病的病人。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程序复杂,要求精确,术中要诱发室颤,有一定的危险性,且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安装后机器是否能正常工作,关系到病人术后的生命安全,所以对手术要求很高。

近年来,心内科高度重视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发展,紧跟国内外医学前沿,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心内科介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水平登上了新的台阶。

心内科温馨提示:心脏猝死发生在一瞬间。ICD植入能够大大提高猝死的抢救成功率,配合药物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image007.jpg


上一篇:2020联合国糖尿病日系列宣传活动
下一篇:安宁疗护——让生命更有温度

Copyright © 2017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

地址:南京市溧水区崇文路86号 邮编211200 苏ICP备18065450号-1

地址:南京市溧水区崇文路86号 邮编211200

Copyright © 2018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 苏ICP备18065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