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
医院动态“神外技艺”十年顽疾终解除——神经外科成功切除一例复杂胸椎脊膜瘤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六旬老人切除胸椎椎管内的复杂脊膜瘤,帮助老人化解了十年未解的难题。 顽疾:双腿麻木十年未找出根源 患者赵奶奶,今年66岁,十年前突然出现了双腿麻木的症状,走路像踩棉花,这种感觉随着时间的增长,渐渐顺着双腿向上蔓延,连肚脐附近都有麻木的感觉。赵奶奶的子女带着赵奶奶去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建议回家休养。多年过去,赵奶奶的症状不仅不见好转,反而愈发严重。十年间,赵奶奶辗转多家医院,查了多次腰部CT,始终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后来,有业内人士建议赵奶奶进行胸椎检查。赵奶奶进行胸椎的核磁共振检查后,发现胸椎椎管内竟然长了一个肿瘤,初步诊断为脊膜瘤。 脊膜瘤是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之一,脊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脊膜的纤维细胞,是一种良性脊髓肿瘤,主要发病于40~70岁的女性。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检查显示,赵奶奶椎管内的肿瘤对胸髓神经的挤压十分严重,如果不及时手术,最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瘫痪。 但椎管内肿瘤的摘除手术,难度比许多人想象中要大的多,肿瘤长在脊髓旁边,有时候甚至会有粘连不清的情况,稍有差错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此项手术对于术者来说,挑战性极大,要求也极高。赵奶奶一家人将目光投向了一线城市的大医院,但是高昂的费用、紧张的床位和繁杂的交通让他们犯了难。 外科团队妙手除瘤 正难以抉择的时候,患者家属打听到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新引进了一名高层次人才——焦磊博士,家门口的医院能治疗自己的病症,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了。赵奶奶很快入住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焦磊博士耐心细致地为她进行了全方位检查。 赵奶奶的病症已逾十年,感觉缺失已经发展到了脐平面,也就是胸10神经根平面,对应的第9胸椎水平位置。查体时发现患者右侧浅感觉缺失更明显,左侧下肢则肌力下降,检查左下肢肌力只有IV级,这是比较典型的Brown-Sequard(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的表现,也是髓外硬膜下肿瘤常见的表现。 我院最新的3.0T核磁共振清楚的显示了椎管内胸椎8-9椎体平面椎管内的占位。 焦磊和副主任医师丁俊宏立即做出判断,召集神经外科团队为赵奶奶制定了专属手术计划。期间,赵奶奶的症状仍在不断加重,手术的前一天,其右下肢的肌力已经下降到了III级,需要拄拐杖走路。这表明肿瘤对神经的压迫已经到了临界状态,如果不及时手术,不仅病情会快速恶化,预后也会相应变差,手术迫在眉睫。 7月29日上午8点,患者被推进手术室,X线定位后,常规后正中入路进入椎管,术中发现肿瘤长在脊髓的侧前方,这意味着分离肿瘤的操作需要推开脊髓,手术操作的空间进一步缩小,而且由于肿瘤生长时间长,质地偏硬,基底宽,分离操作困难重重。 焦磊和丁俊宏深吸一口气,投入到“战斗”中。历时六个小时,两位专家在显微镜下凭借精湛的手术技巧及丰富的手术经验,剪开硬脊膜后,原位分离出钙化灶,大胆细心地分离肿瘤界面,见基底位于侧方硬膜,与神经根无粘连,镜下分离基底后最终顺利切除了肿瘤实体,解除了压迫,保护了脊髓。术后患者复查核磁共振,肿瘤被完全切除。 手术完成后,焦磊、丁俊宏副主任医师每日观察患者情况,随时做出应对措施,保证患者良好恢复。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赵奶奶下肢的肌力已经恢复,不用拄拐了。她心情十分激动,握着焦磊的手,连声道谢:“专家好,团队好,溧水人民医院真是了不得”。如今赵奶奶已基本康复,即将出院。 焦磊表示,许多椎管内肿瘤患者都和赵奶奶一样,在出现早期症状时往往会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延误了治疗。如果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腰腿疼痛麻木,而腰椎CT却显示正常,这时不妨做一个胸腰椎的核磁共振,或许就能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
上一篇:我院举办第29个世界母乳喂养周宣教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