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
医院动态1.3CM异物堵塞气管,呼吸内科巧取“元凶”
7月19日,我院呼吸内科接诊了一名70岁的男性患者王某某(化名)。王某某有口腔癌及鼻咽癌手术史,术后遗留口齿不清和轻度的吞咽障碍。入院前1周前出现咳嗽、咳痰伴胸闷的症状。来院后,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下叶气管内异物可能。 呼吸内科综合患者病情及CT阅片,讨论后决定予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后,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7月23日,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俊在局部麻醉下,为患者实施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 患者取仰卧位,内镜从右侧鼻腔进入,很快在右肺下叶开口处就开到了堵塞气管的“元凶”——一枚最大直径约1.3CM、形状不规则的异物,已被肉芽组织包绕,阻塞管腔。 术中,许俊冷静地用异物钳夹住异物,发现其质地较为坚硬、可移动,于是在给予局部应用肾上腺素后,他小心旋转异物使其纵径与管腔平行,逐步将其完整取出。结合外形初步判断为鱼骨头,最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确为骨性组织。 术后可见局部少量出血,冰生理盐水冲洗后,未再有活动性出血。异物取出后,患者气道恢复了通畅,而且咳嗽、胸闷症状显著缓解。 许俊介绍,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是指借助支气管镜(一种可经口或鼻插入气道的内镜设备)进入气管、支气管内,在直视下或通过影像学辅助定位,使用专用器械(如异物钳、网篮等)将误吸入支气管内的异物(如食物、小玩具、硬币、义齿等)取出的微创手术技术。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无需开胸,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术后即可感受到症状改善,24小时内可恢复正常活动,而且住院周期短,患者医疗负担较小,体现了现代医学“精准、高效”的发展趋势。 他特别提醒,呼吸道异物可能引发胸闷咳嗽,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窒息。大家在进食时,应避免大笑、说话或奔跑,细嚼慢咽,尤其避免吞咽过快或过大的食物,如坚果、骨头等。要避免醉酒后进食,酒后入睡时保持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老年人或吞咽功能较弱者,进食时应采取坐位或半卧位,避免大口进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