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
医院动态【锦旗背后的故事】有一种痛叫三叉神经痛……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收治了一名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尹先生(化名)。尹先生被三叉神经痛折磨了10年,如今终于在我院神经外科彻底解除了困扰。 患者尹先生,今年60岁,安徽滁州人,10年前右脸突然开始出现疼痛,“像电击一样,刺痛无比”,尹先生说。由于疼痛呈阵发性,且刷牙刺激后会立刻加重,他一度以为是牙龈发炎,尝试自行服用消炎药治疗,但没有任何效果。 尹先生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求治之路。他在一家医院被诊断为“右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口服“卡马西平”药物治疗,开始时效果不错,但随着口服剂量的增加,身体产生了耐药性,疼痛发作的频次也逐渐增多,每次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而且药物带来了副作用——血压升高。 不得以,他只能放弃药物治疗前往上海求医。在那里,他接受了“右侧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治疗,当时有一定效果,但半年后疼痛再次复发。 多年来,疼痛如影随形,日常的刷牙、说话、咀嚼甚至咽口水都能诱发疼痛,严重影响尹先生的生活质量。他四处打听治疗方法,也试过不少偏方,但都没有效果。不久之前,有人向他介绍了我院神经外科团队。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我院神经外科门诊咨询。 神经外科副主任杨平来详细查阅了他的既往诊疗记录,结合其病情制定了“右侧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方案。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手术事项告知,在主任焦磊的指导下,杨平来团队顺利为尹先生完成了手术。术后效果立竿见影,尹先生右面部疼痛消失,无头晕、恶性、呕吐等不良反应。 尹先生十分高兴:“十年了,终于不痛了,跟重生了一样,谢谢医生护士”。他在出院前特意定制了锦旗,送给神经外科团队。 杨平来主任介绍,三叉神经痛素有“天下第一痛”之称,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神经性疾病。三叉神经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当三叉神经受到刺激或血管压迫时,就会逐渐引起脱髓鞘样改变,随之引发相关的疼痛。其典型表现为面部突发性电击样、刀割样疼痛,持续尹数秒至数分钟,反复发作。发作时通常局限于三叉神经2或3支分布区,以上颌支、下颌支多见,洗脸、刷牙、说话、咀嚼甚至凉风刺激,都可能成为疼痛诱因。部分患者存在“扳机点”,即面部某一区域极为敏感,轻触便可诱发疼痛。 尹先生的康复,是我院神经外科在三叉神经痛诊疗领域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从精准诊断到个性化手术方案,再到术后细致护理,每一步都凝聚着神经外科团队对患者的责任与关怀。未来,团队将持续探索神经疾病诊疗新技术,用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帮助更多患者走出病痛阴霾。
上一篇:苏北人民医院来院参观交流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