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
医学人文勤廉与我同行
曾经以勤劳朴实、勤俭持家、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为优良传统的中国人,常常被我们引以自豪,但时下当今,社会中能秉持、坚守的人群中,更多是在老一辈,他们一直坚守着那份执着,保守着那份朴实。今天,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我们的物质基础已相当丰富,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因此生活中,我们时常目睹到许多安于享乐、铺张浪费,甚至一掷千金的不良奢侈行为。大学生的饭桌上,剩菜多多;酒席宴上,浪费更是惊人,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提起家风,不得不说说我们的父母。他们为人处事、言谈举止是一个家庭行为准则和道德的标杆,更是家风形成的根基。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我的家庭响应党“上山下乡”的号召,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三人回到父亲出生的地方,支援农村建设。我至今也没弄明白,一群不在农村出生和长大的人将如何去改造和建设农村,但唯一让我受益的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那样异常艰苦的环境里,能磨砺人的意志,铸就人的性格,更让我们懂得了勤俭持家、俭以养德的人生哲理。 母亲是一位勤劳而坚强的人。她在农村呆的时间不长,很少从事过农活;再次回到农村,农活对她来说是异常的艰辛,好在母亲有缝纫手艺,帮别人缝制、修改、翻新衣物,以换取绵薄的经济贴补家用。冬季是缝纫的旺季,按中国人的习俗,新年时大人小孩都得添置新衣。在那个严寒又缺乏有效取暖措施的条件下,她常常忙到下半夜,我们进入梦香的时刻,正是母亲辛苦劳作的时候,次日早晨又见她忙碌的身影。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日复一日坚持的,后来她告诉我们:每当寒冷难挡时,她离开缝纫机坐在被子里继续完成锁边、钉扣等纯手工的活;当饥饿难耐时,她就翻身而睡,说这样睡着了就不知道饿了。记得腊月二十九、三十这两日,母亲会拒绝一切缝纫活,她要赶在新年到来前熬夜为家里人添置新衣服,所以大年初一成了我们最期盼和最开心的日子。 母亲这种起早贪黑、勤劳勤俭的习惯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她的熏淘下我学会了衣服的简单缝制和翻新,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是一种喜悦的冲动,每一次的旧貌换新颜都会带来一份难得的成就感。 父亲是60年代的老党员。在我幼小的记忆中,他是县国企的领导,他正直、廉洁、公私分明。那时的他完全有能力用手上的一点权力给我们谋一个好工作,也完全可以弄点紧俏商品贴补家用,可这样的享受实在是屈指可数,少之又少。母亲免不了责怪他,亲戚朋友也没少数落他,可他的回答给我印象最深:要想改变自己,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我不能为了家而违反原则。从此之后,不能违反原则成了我们家的处事原则,我们也只能发奋学习,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 每年的春节父亲都要值班,过了初五才和家人团圆,现在看来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而那时的父亲已经习以为常了。放长假的时候,我们会到他工作的工厂去玩,厂里的同事总在我面前称赞父亲,说许多危险的事情,他总能亲力亲为。记得他们厂有个高大的燃煤烟囱,时间长了排烟不畅,需要疏通,父亲不止一次亲自提着长铁钩爬上烟囱去疏通,这足以让他的同事们感到敬佩。慢慢地,父亲也逐渐成了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榜样,并时刻激励着我们去默默无闻、尽心尽责地工作。 父母的优秀品格影响了我们这一代,让我们终身受用,不管何时,我们都保持着勤俭持家、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从不大手大脚花钱,从不贪图公家的便宜,全家人以勤俭为荣,以简朴为乐,以廉洁为安,并且这种传统也在慢慢地影响到我们的下一代。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从个人小家庭看社会大家庭,这个道理都显而易见,今天,虽然我们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可能习惯了享受安逸的生活,但不能忽视的我们还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国家,资源和能源严重不足是现状,如果只是一味无度地开发,不懂得珍惜和保护,总有一天,人类看到的只有自己的一滴眼泪;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勤劳不勤俭,我们丢失的将不仅仅是最珍贵的物质财富,还将失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勤俭和廉洁。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终究有一天会坐吃山空,等那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也许青山绿水对他们来说都是稀有的奢侈品。 朋友,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如果我们每代人都能继承祖辈父辈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为政者廉洁守法,执政为民,那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长久不衰。 勤廉与我同行,勤廉与你我同在!
上一篇:珍惜勤,珍惜我们身边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