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
|
医学人文
生命的光芒
|
作者:陈春香 |
时间:2015-12-18 00:00:00 |
浏览次数: |
|
陈春香 2015-12-18 00:00:001418次 |
二等奖 《死亡如此多情》这本书是北京大学王一方教授向我们推荐的,从听到书名再看到这本书,再深入阅读这本书,被里面的人性温暖、感动,让我陷入深深地思考。内心静下来,回顾自己护士生涯,纪录自己对生死的所见和感悟,与大家分享。 在我们小的时候最爱听又最怕的是鬼的故事,晚上,小伙伴们会相聚到隔壁金凤家,听她妈妈讲鬼的故事,什么人死了会变成僵尸等等。小小的我心中,以为一切人死后就会变成鬼。后来上了护士学校,第二年的解剖课,课堂上多了一具女尸。用福尔马林处理过的尸体呈褐色,被一块灰白的病房床单盖着,起初我们是多么的害怕,再后来,同学们抢着到她的身体上找寻神经、肌肉的起始,内脏的构造。一具尸体,成了一堆器官的零件,就像堆放在工厂的车床、机器一样。 我是80年就读高淳卫校,三年的学习期,就是这一具女尸伴我们完成了解剖学。实习期间,也看到病人离去,那个时候的高淳有许多的出血热病人,死亡率也很高。往往有的病人夜间突然就不行,家属匆匆抬回家。病房中人多,也没有多少的恐惧。 但到妇产科实习,第一次参与接生,让我记忆犹新。带教是助产士徐老师,看我很勤快,第一天就带我上台接生,当然只是看的份。产妇的叫声、和助产士不耐烦的催促让我紧张不安。特别是两腿之间,那束黑发一点点的向外冒,一会儿又随着产妇呼喊停息后又缩回,几次起落,让我紧张的心乱跳,身体也随着产妇情绪呼喊肌肉紧张用力。台下的巡回护士大声地对产妇说:“不许喊叫,叫了就泄气了,要深吸一口气,尽量向下压,长一点向下阵,像刹屎(解大便)一样”。我听到产妇慢慢地不叫了,感到她竭力地向下用气。台上的我肚子也跟着疼。我凝神屏住,那一刻的时间真长,时间仿佛凝住停止。产妇很长时间没有声音,老师双手压住那点黑毛的婴儿头,转了出来,他仰起脸,一张有点丑的脸,鼻子眼睛好像都是肿肿的堆在一起,老师顺着他转着,最后婴儿俯身,老师一拉,他整个身子俯在产台上。我看不到他的脸了,只看到他的脖子上有点血迹,吓得我心一紧,是不是脖子断了,是个死婴。突然,听到床上的产妇长长地哼了一声,那是长长后的吸气声,像骑手快马急跑后的令停的一声长吁。紧接着她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怎么样?我吓得不敢吱声。但奇怪的是,徐老师和台下护士一点也不着急。只见老师将婴儿翻身过来,先用一块纱布将那挤在一块的鼻口处抹开(真实的意思是拭去口鼻部的粘液),再拎起婴儿的双脚,拍打了起来(真实的意思是拍打足心,刺激他哭),尽管我们在教科书上也学了一点理论,但第一次面对的时候,我想到就是这些词语。奇迹发生了,婴儿哭了起来,一声二声,变成黑啊黑啊的大哭,有点像战场上的小号。原来那像泡在水中发白的白萝卜身体,随着张嘴的大哭声,全身一点点红润起来,从躯干到四肢,那原来苍白四肢也乱舞起来,那红润似乎是从胸前的中心向四肢发射的,那原先苍白的脸红了,紫色的嘴唇红了,全身散放出一片红色的光芒。原来脖子那一点母亲的红色的粘液血迹早就不知哪里。一个生命被几个巴掌引醒,发出灿烂的哭声和红润的光芒。 近距离地看着生命的结束是在我老公公过世的时候。老公公很不幸,患风湿系统疾病躺在床上近20年,最后三年,身体疼痛缓解,自己坐轮椅能生活自理。这样的生活中,他每天收听广播,世间的变化他关注着,思想与时俱进。75岁的他感到自己食堂有东西堵塞,一查是食道癌晚期。从发现癌症到死亡有一年多,他的死已经超出医生和他自己的预期。七月的某天晚上,我们接到电话赶回家。公公本来就瘦,癌症将他最后的肌体耗尽,就是皮包骨,但头脑清醒,只是身体里癌细胞折磨得他非常地难受。 夜里家里人为他穿好了寿衣,蚊帐也拆除了,断断续续他时而清醒时而迷糊,像是疲倦地睡着了。第二天早上,他的气息不稳定,我们守候在床边。我看到他脸色苍白,气息若有若无,喉咙里有痰堵住的咕噜声,大家看着他最后一点的气息在游移。忽然,我似乎听不到那痰鸣音,一惊,盯着他的脸,只见那苍白的脸上,有一束光退去,从额部迅速向下退,他身子是穿了衣服的,我也明显看到一束光退去,从头部、颈部、胸部依次退移,脸上便上了一层灰。整个过程,就像电影镜头快放夕阳从山脉上退去,留下黑暗的沟壑。这个画面让我震撼,敬畏。我这才明白什么是生气,那束光就是生气。现在这束光退尽,生气没有了,人生的光芒退尽,生命就此停止。 有生便有死,有死才有生。生死之间就是一束生气的光,生是蓬勃的扩散、发生,死是光芒的消逝。正如我们大自然的每一天,日出昭示着新的一天开始,日落余辉消尽进入黑暗便滋生下一个的新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花开花落、斗转星移,一年便在其中周而复始。个体的生命虽很短暂,但每个人都在这人世之中放射自身的光芒。每个个体的光芒组成了宇宙缤纷的世界,仅此一点,我们活着的个体就应有无限的骄傲和满足。人无法选择生死,但可以在生死之间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让自己的光芒发射的更远更耀眼!珍惜当下,热爱生活,过好每一天。 读中国医学论坛报编撰的《死亡如此多情》,想想生命中遇到的死亡和新生,增长了人生许多的领悟。我将此书推荐给医者,有时会推荐给那些肿瘤患者的家属。功能科的徒医生看了这本书说,这是一本每个人都应该读的书。听了她的话,我很快乐。我希望百忙之中你,也来读一读,相信你也会有一份大收获。
上一篇:读《成于细节,赢在执行》有感
下一篇:《傅雷家书》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