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
|
医学人文
黄金时代——《萧红全传》有感
|
作者:张静 |
时间:2018-01-12 14:52:12 |
浏览次数: |
|
张静2018-01-12 14:52:121526次 |
时节已过了冬至,天气愈渐寒冷起来。江南的冬天不比东北的“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江南的大地不会被冻裂,反而因为湿气重的缘故,让人有种“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的异常阴冷。 读完《萧红全传》,已是在图书馆续借了五次之后。忙碌而空泛的生活里,这本书陪伴了我许多的琐碎时间。书中的故事细碎、考究,当然也留下一些未解之谜。那个在战争时代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姑娘萧红,那个从异乡到异乡终其一生未得所爱的萧红,她肯定没想到,她的寂寞和痛苦都被后人写进书里,那么多的人,为了她短暂而漂泊的一生感叹唏嘘。 “什么最痛苦,说不出的痛苦最痛苦” “我的胸中积满了沙石,因此我所向望着的:只有旷野、高天和飞鸟” 萧红在香港病逝时只有31岁,或者是肺结核或者是被医生误诊的手术或者是她常年病怏怏的身体。没有任何人能够回到那个破旧的担架旁边,挽回她年轻的玫瑰般的有才华的生命。 时代就是时代,每个人都生活在属于自己的时代。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而一个人的时代不过百年。战火纷争也好、和平繁荣也罢,若生于三国割据权谋算尽是过一生,若生于大唐盛世君贤臣明是过一生,若生于地主军阀甚至现科技时代、任何层次的家族,富贵也好,贫穷也罢,开心或无奈,都是过这一生。 门当户对、大户人家。。这些听起来可能无感,但是这个世界上,人真的是分三六九等的。萧红本可以是地主家庭的大小姐,二十岁的时候被许配给有权势的汪氏家族,然后当上衣食无忧的少奶奶。可是她崇尚自由,与表哥私奔,与汪恩甲离婚,成为呼兰县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她怀着汪的孩子爱上萧军,又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了端木蕻良。 有人说,萧红就是渣男吸附器。 她一生所遇到的男人,都渣的入骨。一个一声不吭跑了,下落成了历史谜案;一个感情泛滥,堪称中央空调,还有家暴;最后所嫁之人,胆小懦弱,毫无担当。在她一生的感情里,或者说但凡提到萧红这个人,就没有办法避开滥爱的萧军,但于萧红而言,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她苦杯里的苦酒,几乎都是不断拈花惹草的萧军酿的,是真的苦。 后来萧军与王德芬厮守一生,生了8个孩子。我觉得这样的结局有点悲。凭什么他可以与别人白首,却不能去爱这么爱他的萧红?人真的是很奇怪,婚姻也是奇怪,浓烈爱过的只能浓烈,平平淡淡没那么爱的,反而能细水长流。 萧红一生郁郁寡欢,这也许是文艺女青年的通病。她感性,她感怀,她伤感,文化人的心思过于细腻,这并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端木蕻良顶着压力给了她婚礼,在她病重时不离不弃地照顾她,在寂寞的需要爱的萧红眼里,几乎没有任何的幸福感,有的,只是一味付出的无力感和病危时拉着骆宾基的手求陪伴的孤独。 人的一生,谁没有孤独感?谁也逃不过孤独感。没有人爱的时候孤独,有人爱的时候也孤独。就是那种,某一深夜突然醒来,翻开手机的通讯录,成百上千个号码,竟然不知道可以打给谁的孤独。我翻翻自己的通讯录,庆幸还有个把人,我随时可以留个言,诉说个心事。 我们生活的时代,充斥着科技发达的产物。萧红在她那个时代的寂寞,是坐在窗前听雨打落叶的寂寞,是“从前日子过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的寂寞,是想打个电话都要跑好远的路穿过几条街的寂寞,那时候的书局邮局和电话亭寄托了文化人的酸情和寂寞。 萧红的“半部红楼”之梦因生命的逝去无法实现,但《呼兰河传》承载了这位漂泊半生的女作家的心灵羁绊,我想,她在写作的时候是快乐的,她留下的作品被后世传颂,那么她所受之苦是时代赋予的,也是值得的。好在,有这么多人记住了、赞叹了萧红的这一生。
上一篇:妇产颂
下一篇:《故乡的月光在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