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
医学人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一等奖】家乡的路
父母在,家即是归途。那时,只要休息天,我就会想念老家的蓝天、白云和老家门前的老槐树。每次回去,沿着凹凸不平、圪圪塔塔的小土路走到门口,家门必定敞开着。我一眼就能看到父母脸上露出的那份喜悦。吃饱喝足后,聊聊家里的近况,聊聊工作上的事情,聊聊邻居们的变化,日子舒适惬意。啊,有家的感觉真好! 真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那一刻。后来父母先后离开了我们,想到紧闭的大门,自然也就格外冷清了,我也少回去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村民房子造得越来越高大,道路也由砂石路变成了水泥路,现在全部铺上了柏油路。 前几天,嫂子来电话,叫我回家过庙会,我也是很长时间没有回老家了,也听侄儿说从镇上到诸家村的引水河埂浇上了柏油路了,正好去体验一下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 下午四点多钟开车出发,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沙塘庵。上了通往诸家村的引水河埂,我摇下车窗玻璃,淡淡的风溜进来,很是舒爽。索性停车闭上眼深吸了一口,风已没有了盛夏时的那种所向披靡和凌驾一切的气势,闻到了初秋的气息。眼前两条笔直的河埂,像两条欲腾飞的巨龙直到天边,尽头超出了我目视的距离。河埂边上有两排十几米高的水杉树,西风把树叶染成了耀眼的金黄色,透过斑驳的阳光,两排稀疏的树影映照在清澈的河水里。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美的缥缈,美的不真实,像是一个安静的梦,沉睡在盈盈的果香之中…… 我十几岁的一年,为了灌溉和交通出行的需要,政府决定举全公社之力,在战天圩中间开挖一条水渠。这条水渠的修建,将解决几乎半个公社抗旱排涝的需要,西片几个大队去公社的时间也将缩短一半。当初不知道决策者是怎么想的,给这条水渠起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引水河”,本来就是引石臼湖水的嘛!河的两岸自然就成了引水河埂。引水河刚建成时作用巨大,一年四季河里都可以划船,运送稻谷、柴草、肥料等,河埂成了交通要道,村民下田或去集镇的主路。特别是雨后的河埂被水一泡,反而变得板板的一点不泥泞,平整而泛着灰灰亮光,有几个在集镇上班吃公家饭的人,早出晚归走在河埂上,遇上雨后,他们干脆脱了鞋袜,脚掌踏在路面上啪啪作响,老远就能听到。 我入伍第一次探亲时,引水河埂已经变成了初级公路,上面铺了红红的砂石,路上跑的全是自行车和摩托车,时不时还有三机驶过,并且还有了第一个“养路工”——旺师傅。他每天拖着一辆木板车,车上装着砂石和铁锨,看到路面有坑凹的地方,就铲砂石填平,还不忘用脚把填上的砂石踩平整。我女儿出生的那年,河埂两边被栽上了一人多高的水杉树。如今女儿二十八岁了,水杉树也长成碗口粗了,两条河埂成了秀丽的林荫大道。 九十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时。农村渐渐富了起来,百姓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落后的交通道路状况已经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瓶颈。政府为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将引水河埂浇铸成了准公路,这下,摩托车、小汽车骆驿不绝。但引水河埂毁损最严重的时候,是武家嘴和张家造铁驳船最疯狂的那几年,拉钢板的大卡车轰隆隆、轰隆隆,不分昼夜地蹂躏着水泥路面,每次卡车经过,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水泥路面从此变得塌陷、开裂…… 嘟嘟嘟——后面汽车的鸣叫声把我惊醒,望着黑黝黝的路面,我突然有了步行回家的冲动。干脆把车子停到俞家的亲戚家,准备再次丈量这条伴我成长、走了无数遍的土地。柏油路的铺设标准是按农村等级公路标准设计的,双黄线、虚行线一应俱全。而且环石臼湖公路风光带的建设,将几个乡镇连接了起来,行走在连接引水河埂的风光带公路上,湖水碧波荡漾,光彩四溢,凤栖山、骆山与蓝天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山秀水美的天然图画。 家乡的路,承载了我儿时的梦想;家乡的路,有我人生的第一串足迹;家乡的路,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家乡的路,折射着国家的日益强盛;家乡的路,是一座通向财富的桥梁;家乡的路,是一条指引人们走向富强、文明、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