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园地 |
护理管理“三好一满意暨优质护理服务”获奖征文――家
今年5.12清晨,一大捧鲜红欲滴的玫瑰在血透室护士站灿烂地开放,迎接着每一个上班的医护人员,贺卡上写着:祝白衣天使节日快乐,感谢你们给了患者一个温暖的家。顿时我眼前一幅幅图画在展现…… 在医院精神的感召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全科狠抓基础质量、勤练基本功,倡导人文关怀,并不断创新,呈现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 为了医疗安全,主任、护士长力行分区透析、用物专用,中间清场,加强透析器复用技术。为了医疗质量提高,坚持医疗、护理查房、科内小讲课、外出学习归来人员谈感受、论实效。 记得年初刘庆生、王以展、吴昌春等几位病人出现透析器不同程度的凝血。对血透患者来说,血液是宝贵的,那透析器里丝丝凝血犹如一盏盏红色的警示灯。护士长殷春花立刻组织大家加强饮食指导。通过阅病历、查资料、询问上级医院抗凝情况,先后采用透析器重力排气法、模仿军区总院预冲20mg肝素后,仍有三个患者有凝血情况,护士长果断决定加大预冲量、延长预冲时间。一步一步,红色的警示灯一盏一盏熄灭。护士长心头的石头也随之落地。她就此总结出了一套血透患者的抗凝技术。 一位李良英的患者,在家睡觉醒来时,发现内瘘闭了,赶来血透室时,急得眼泪都要流下了。当班的徐春香立即为她测血压,见血压偏低时,她果断地在患者肩上一拍,随着患者一惊,内瘘口立即传来一丝轻微的搏动,赵主任闻讯从家中赶来亲自指挥,徐春香凭着过硬的穿刺技术,尿激酶顺利进入内瘘血栓处。时间在不紧不慢地踱步,我们的医护人员不敢有丝毫松懈,监测着血压、凝血、内瘘情况,当瘘口重现那久违的涡流,大家相视而笑。李良英高兴地语无伦次:“我,我知道,只有你们,这里是我第二个家。” 今年4月的一个夜晚,一位杨顺英的患者在透析过程一直为颈内静脉导管痛苦不已。值班的芮白华细心地为她调试导管,但收效甚微。下班后时针已指向凌晨1点,可她辗转难眠,眼前总浮现出患者那张痛苦的脸。第二天,她开始查资料、打电话询问上级医院,始终未果。通过搜索相关资料,终于总结出颈内静脉导管固定改良法,在科内论证通过,试行后取得成效。看到患者的笑脸,她的心空终于放晴了。事后,患者拉着她的手说:“姑娘,谢谢,谢谢你心里装着我这个老太婆!” 一位焦全保的离休老教师,糖尿病双目失明多年、心绞痛频繁发作、糖尿病足疼痛难忍,眼看普通透析无法进行。医生与家属商议转南京进一步治疗。 这样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一幕幕地上演,只是主人公换成了善解人意的许云、勤奋耐心的虞琼、可爱多才的刘莹、热情豪爽的曾菲、吃苦耐劳的佘帅、机灵聪颖的小声、细心周到的方英、谦虚好学的 静…… 一声声节日快乐打断了我的思绪,一缕霞光从窗口射进来,照在艳丽的玫瑰花上,照在医护人员的脸上,也映红了每一个患者的脸庞。此刻有一种温情在空气中弥漫、激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