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
医院动态【喜报】陈明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发表
前列腺癌作为全球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肿瘤微环境(TME)呈现出显著的免疫抑制特征,是一种典型的免疫“冷”肿瘤。这种“冷”状态主要体现在肿瘤内部T细胞浸润稀少,而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比例较高。由于这种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免疫检查点疗法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因而探索这种免疫冷状态背后的分子机制,一直是前列腺癌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我院党委书记陈明教授团队联合中国药科大学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杂志上发表题为“YY1 enhances HIF-1α stability in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o suppress anti- tumor immunity of prostate cancer in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转录因子YY1通过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中的HIF-1α稳定性,抑制抗肿瘤免疫的关键机制,为前列腺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研究亮点 关键发现 YY1在缺氧的前列腺癌微环境中富集于TAMs,并通过相分离机制与核蛋白NUSAP1结合,促进HIF-1α的SUMO化修饰,抑制其泛素化降解,从而增强HIF-1α的稳定性。 这一过程加剧了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导致CD8+ T细胞浸润减少,促进肿瘤进展。 治疗突破 研究团队开发了靶向YY1的小分子抑制剂Tenapanor和基于PROTAC技术的四面体DNA纳米结构(YY1-DcTAC),可特异性降解TAMs中的YY1蛋白,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并增强CD8+ T细胞浸润。 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YY1的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其抗肿瘤效果。 临床意义 该研究为“免疫冷”前列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尤其是针对TAMs的靶向干预,有望改善现有免疫治疗的疗效。 创新性纳米技术(YY1-DcTAC)为临床靶向“不可成药”蛋白(如YY1)提供了潜在解决方案。 图:Tenapanor治疗实验设计示意图(源自论文图6d) 陈明教授始终秉持“科研引领临床,创新服务民生”的理念,在推动区域医疗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陈明教授的推动下,溧水区人民医院自2021年与社区医院联合开展“前列腺癌精准筛查”,旨在实现社区居民前列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截至2025年7月,累计筛查近3万例,行前列腺穿刺1000例,诊断前列腺癌近500例,手术300余例。 目前,在陈明教授的带领下,溧水区人民医院构建了集诊断、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全流程前列腺癌诊疗体系。医院泌尿外科将结合临床研究成果,开展基层医生培训,确保创新成果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医院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惠及更多患者。
上一篇:党员走基层,送医进晶桥——我院临床第三党支部开展党员“走基层,办实事”义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