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
医院动态“小石头”带来“大麻烦”!——现代医学视角下胆囊结石的演变
胆囊结石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疾病,也是溧水地区高发病之一。 胆囊结石,顾名思义,就是胆囊里形成了“石头”。 关于结石是如何形成等,请看文后的科普。胆结石的典型症状有胆绞痛: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剧烈疼痛,常在饱餐、进食油腻后或夜间发作,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但约60%-80%的胆囊结石患者终身没有症状,称为“静止性结石”,通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大家千万不能小看胆结石,特别是无症状的胆结石。它的并发症非常有危害。以下是我们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这些都有真实的案例。 1.急性胆囊炎 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石堵塞胆囊管,导致胆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引发急性炎症。症状包括:持续性的右上腹剧痛、发热、恶心呕吐。体检时墨菲征(Murphy's sign)阳性是典型特征。 2.急性胆管炎 更危险的情况是结石从胆囊掉入并堵塞了胆总管(连接肝脏和肠道的“主干道”)。这会导致胆汁无法排出,胆管内压力骤增,细菌逆行感染入血,引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这是外科急症,典型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皮肤、眼睛变黄),称为“Charcot三联征”,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临床案例一 从腹痛到高烧——危险的急性胆管炎 李女士,45岁,已知有胆囊结石多年,因从未剧痛而未处理。某次聚餐后,她突发右上腹剧痛,随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飙升到39.5℃,甚至眼白都变黄了。家人紧急送医,确诊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原因:一颗结石从胆囊掉入了胆总管(连接肝脏和肠道的通道),并卡在了出口,造成堵塞。胆汁排出受阻,引发胆道严重感染和脓液积聚。这种情况非常凶险,如果不及时治疗,感染会迅速蔓延至全身,引发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急性胰腺炎 胆总管和胰管在进入肠道前常常汇合形成一个“共同通道”。如果结石卡在这个通道开口处,不仅胆汁无法排出,胰液也无法排出。导致胰液“自我消化”胰腺组织,引发急性胰腺炎。这是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剧烈上腹痛并向背部放射,重症胰腺炎死亡率极高。 临床案例二 剧痛背后的“自我消化”——凶险的急性胰腺炎 陈先生,68岁,体型偏胖,有结石史。一次吃完油腻的食物后,他感到上腹部持续性的“刀割样”剧痛,并向后背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医院检查后,血淀粉酶指标爆表,CT显示胰腺肿大、周围有渗出,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立即被送入ICU。 原因:胆囊结石同样掉入了胆总管,堵塞了胰管和胆总管共同开口的“壶腹部”。导致胰液无法正常排出而激活,开始“消化”胰腺自身及其周围器官。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亡率高,是外科最棘手的急症之一。 有人可能认为我的胆结石不痛不痒,对自己的生活影响不大。其实这个观念要纠正,因为胆囊结石的长期物理刺激和慢性炎症,是导致胆囊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4.胆囊癌 这是最令人担忧的长期后果,俗称癌中之王。胆囊结石的长期物理刺激和慢性炎症,是导致胆囊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虽然发生率不高(约1%的胆囊结石患者会发展为癌),但一旦发生,预后极差。瓷化胆囊(胆囊壁钙化)是癌前病变,需高度警惕。 临床案例三 长期的忽视与“癌变”的代价——胆囊癌 张先生,50岁,结石病史超过5年,胆囊反复发炎,医院门诊就诊,当时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出于各种顾虑未行手术。近几个月来,他感到腹痛模式改变,体重莫名下降,皮肤越来越黄。再来门诊就诊,最终确诊为胆囊癌,且已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 原因:胆囊结石的长期物理刺激和慢性炎症,会导致胆囊黏膜反复损伤和修复,这个过程中细胞容易发生癌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