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
医学人文爱在记忆中成长
不经意间,走进医院已近三十个年头,我从一个天真烂漫的护校生,到今天两鬓斑白的老职工,对医院的爱一直是如影随行。 刚到医院的时候,医院只有四个病区,200张床位,医务人员236人,最高建筑仅仅是三层高的门诊楼。带着一份对从医者的崇敬之情,为有一袭白衣的自豪和荣光,就这样悄悄融入这个大家庭。于是,耳濡目染的是同事夜以继日、兢兢业业地工作态度;是他们精益求精、急人所困的高尚品质;从他们匆忙的脚步声里,我聆听到富有节奏的交响曲;在他们凝重的眉宇间,我品读出毫无矫情的充实和自信。医院成了我们息息相关的家园,爱便在朝夕相处中传递、凝聚。 浓厚的医院文化是一份难得的精神财富,这份文化底蕴并非一蹴而就,她是几代人艰辛奋斗历程中积淀和升华的内在精神和灵魂。两年一次的迎春晚会更是这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吹、拉、弹、唱,各领风骚,我们疲惫的心灵在此时得以慰藉,情操不断陶冶、升华;节奏明快的院歌《圣洁的地方》唱出了每个人的心声:“我们团结敬业,肩挑着日月奔忙,我们求实奉献,手握着生命绳纤”,朴实的歌词便是医院精神最好的诠释和感召。在浓浓的文化熏陶下,一代代白衣人在这里蜕变、成长。从踏入医院的大门,他们的肩上就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爱医院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院兴我荣,院衰我耻。 医院志是医院历史足迹最好的载体,翻开厚重的轶卷,如同开启尘封多年的往事,凝望斑驳泛黄的旧照片,掠影花絮中浮现出先辈们孜孜不倦的奋进足迹,他们耕耘杏林、救死扶伤、化作红烛、爱洒人间。60年代“乙脑”流行时,在南京机场设置医疗点进行防治;1976年组建医疗队赴唐山地震灾区救援;1994年为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我们一同经受了艰辛曲折的奋斗历程;2003年作为“非典”留观医院,我们又体验了惊心动魄抗击“非典”过程;2007年起异地新建医院及整体搬迁中,再次见证了众志成城的力量。点点记忆凝聚着我们的使命,讲述说着医院曾经荣耀和沧桑。 是的,如今的医院已有沧桑之变,全新的医院矗立在无想山畔,门诊楼、住院楼、辅助楼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室外巧妙布局,相得益彰,绿树、草坪、亭台、小憩,不一而足;室内设施配置科学、紧凑,流程合理、便捷;智能、信息化系统给医院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支撑平台。800张床位的内、外科标准化病房楼,极大改善就医环境及住院困难。今天,员工已越千人,医疗技术蓬勃发展,开展了微创手术、内窥镜、介入治疗、多脏器联合手术,有15项科研项目获市、区科技进步奖;这是一笔巨大的医院资产,是我们的共同财富,它凝结着几代人的心血,铭记着历史的重托。点点滴滴医护情,岁岁年年圣洁心,让这些爱化作无穷的动力,激励每位员工谱写新的篇章。 下班了,当你走进幽雅别致的医苑小区,你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怡情。在这里,春天中,有洁白的樱花,那千姿百态的花瓣会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夏日里,有风摆的河柳,飘动的柳丝带给行人的是依依的情怀;金秋季,有橙黄的柿子,有零星的板栗,成熟的果实送给人们的是丰收的喜悦;隆冬时,有傲立的青松,有凌雪的翠竹,给萧瑟的冬日增添些许生机。花前月下,风荷小径,步入其中,有一种恬静的和谐,有一种灵动的情趣,有一丝心醉的美感。看水是潺潺轻柔,听鸟是窃窃呓语,闻香更是香气扑鼻。 生活在变,医院在变,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心底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在这温馨而快乐的家园中,医院就是我们心中的参天大树,我们愿她根深叶茂,欣欣向荣,让我们沐浴阳光雨露,伴随这棵大树茁壮成长! 我想用激扬的文字,浓墨重彩地话语去讴歌我们的家园,去赞美我们崇高的事业,但我却难以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她,只希望我们的爱在医院腾飞的梦想中破土而出、越长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