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
医学人文记忆中的清明与寒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二十四节气里,清明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印象中的清明时节,总是阴雨绵绵,像是诉说不尽着相思,又像只是个多雨的季节而已。毕竟过了清明与谷雨,就到了立夏,天气就真的暖和了。清明时节,像是一个分水岭,分着寒冷与炎热,隔着“欲断魂”的牵挂。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清明节这天家里是不开火的。我的妈妈会在清明的前一天煮上一锅鸡蛋,留作第二天全家的伙食。那个时候我年纪小,不曾明白为什么每到清明节就要吃冷鸡蛋,就是觉得很好玩,因为班上会有很多同学带着鸡蛋去学校,一起讨论谁家鸡蛋煮的多,谁带的鸡蛋最大。 后来略知历史,才知道是因为晋文公为了逼出隐居的介子推,放火烧绵山,介子推被活活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从此再也没有大火,没有君臣,只留给后人报恩与淡泊的传说。寒食与清明的重叠,清明祭祀的传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代代相传。 我的奶奶每年清明时节,都会买一大包的纸钱,叠成元宝或者一片片折起来串成长串儿,让我的爸爸和姑姑去祖坟上烧。她用针线串的时候嘴里总是念叨着,让我的爷爷一定要过得好,好像纸钱真的能被收到。 直到几年前,我的奶奶也不在了,家里再也没有她用长长的针线串纸钱的身影。故去的人带走了记忆,也带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质。就好像清明,每代人有每代人祭祀的方式,时过境迁,相似却不相同。 我记得小时候学校组织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排着长队的同学们对于出游有着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而带队的老师却说:不许嬉戏,应该严肃。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们连亲手折白色百合的时候都是快乐的。因为对于新一代成长的我们,对祖先的理解并没有长辈们那样深刻,年长的人们才知道祭祀,年少的孩子只知道新生。 而如今,时间赋予成长的许多事情里,死亡难以回避。岁月将拥有变成失去,而最不可挽回的失去,便是生命的消逝。清明,就这样寄托了生者的哀思,让那无尽的哀思有了不可磨灭的仪式感。尽管如今清明寒食的习俗慢慢地淡化了,祭拜的方式也发生着变化,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文化风骨,依然延续着。
|